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首席摄影肖翊|摄
从技术到产业,万亿级市场按下启动键
当然,看到通导融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不只是中国。美国也很早就将发展定位导航授时一体的PNT体系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地位,以弥补原有GPS系统的问题和不足。但除了技术上较量,通导融合“哪家强”,最终还是要在应用上见真章。
“我国建成覆盖4G网络,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,5G网络的投资规模更是超过了1.2万亿元,但也只能覆盖我国的人口密集区域。而北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投资规模约为600多亿元。我国的5G网络建设投资巨大,也需要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下寻找更多的商业模式,从而让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。”邓中亮介绍说。
但在邓中亮看来,实验室里的技术创新突破只是第一步,要想让“5G+北斗”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,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,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化进程,共同挖掘。
《新时代的中国北斗》白皮书也指出,截至2021年,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业规模达到约4700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%。中国北斗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,进入交通、能源、农业、通信、气象、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应急减灾等重点行业。中国北斗与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,催生“北斗+”和“+北斗”新业态,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提质增效。
而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,按照目前北斗系统的产值增加速度,预计2025年其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。来自高德地图的数据也显示,截至2022年11月,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,且在定位时北斗的调用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。
邓中亮表示,实际上,智慧物流、智慧医疗、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农业……北斗已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以重点和焦点所在的工业互联网领域为例,这本身就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,特别希望有更多有志之士将北斗和5G与人工智能、新兴技术等融合,发展出更多新兴产业,创造更多新的商业模式,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。
已经有先行者尝到了甜头。以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域之一的湖南长沙为例。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涛在“2022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”上透露,在长沙,北斗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智能驾驶、驾考驾培、桥梁监测、野生动物追踪、水路安全、防灾减灾、司法、邮政运输、工程机械、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。
长沙正在加快推动“北斗+5G”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应用示范,通过5G网络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,长沙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对车辆进行高精度厘米级定位,为自动驾驶进行定位护航。目前,这套系统已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上千个驾考场地中投入使用。驾考中,车辆是否压线、靠边停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,都能轻松判定。
“力争到2025年,长沙市北斗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,其中北斗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,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力争创建先进制造业集群。”彭涛说。
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大会聚焦“数字创意”******
本报讯 (驻安徽实习记者孔令晖)12月16日,以“数字创意 活力强劲迸发”为主题的2022年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。大会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、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的方式进行。安徽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郭强出席并宣布大会开幕。
会议指出,数字创意产业链接科技与文化、贯通线上与线下、融合现实与未来,面临难得历史机遇、广阔作为空间。要提高思想站位,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紧抓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带来的新机遇,借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激发的新动能,抢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创造的新空间。要坚持项目引领,放眼长远谋项目,千方百计找项目,想方设法推项目,优化政策扶项目,推动“双招双引”再上新台阶。要凝聚各方力量,专班当好“领头羊”,市县跑出“加速度”,部门当好“推进器”,商会协会构建“生态圈”,推动全省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取得新业绩、实现新突破,为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软实力、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贡献。大会还举行了专题报告会,与会专家围绕国家数字化战略怎样落地落实、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意、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新发展等主题作了主旨发言。
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大会于2021年首次举办,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部门、工商联携手共谋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高端峰会,旨在加强长三角地区数字创意产业间的联系,进一步汇集专家智慧和企业力量,共同打造数字创意产业新高地,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